<th id="4lpa4"><pre id="4lpa4"></pre></th>

<dd id="4lpa4"></dd>

      <tbody id="4lpa4"></tbody>

      網站支持IPv6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領域 > 社會福利 > 兒童福利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17-01-05 09:14   來源:合浦縣人民政府網   【字體: 】   打印文章  
      分享到:

      桂政發〔2016〕73 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36 號)精神,加快建立我區困境兒童保障制度,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切實維護困境兒童的合法權益,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建立健全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加快形成家庭盡責、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格局。到 2018 年,基層困境兒童服務工作網絡覆蓋所有貧困村;到 2020 年,全區建立覆蓋城鄉、上下聯動、協調配合的基層困境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全社會關愛保護困境兒童的意識明顯增強,困境兒童成長環境更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分類保障。困境兒童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針對困境兒童生存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完善困境兒童監護、生活、醫療、教育、康復、服務和安全保護等方面保障制度。

          1.加強基本生活保障。對于無法定撫養人的兒童,納入孤兒保障范圍。對于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法定撫養人無撫養能力的未滿16周歲兒童,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對于法定撫養人有撫養能力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納入保障范圍并適當提高救助水平。對于遭遇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家庭的兒童,按規定實施臨時救助時要適當提高對兒童的救助水平。鼓勵全區各地針對其他困境兒童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2.加強醫療康復保障。整合保險、應急救助及慈善援助等資源,形成困境兒童醫療保障合力。對于困難的重病、重殘兒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給予適當傾斜。對符合醫療救助范圍的困境兒童,適當提高報銷比例和封頂線。按規定將小兒行為聽力測試、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等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對于低保家庭兒童、重殘兒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補貼。對于納入特困供養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兒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給予全額資助。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為孤兒投保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

      對于0—6歲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加快建立康復救助制度,逐步實現免費得到手術、康復輔助器具配置和康復訓練等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的殘疾人康復等服務要優先保障殘疾兒童需求。對于社會散居殘疾孤兒,納入“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對象范圍。鼓勵引導慈善力量開展針對困境兒童的慈善醫療救助項目,提供醫療、康復等服務。

        3.加強教育保障。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學校、取得辦園許可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和有條件的兒童福利機構舉辦附設幼兒園,切實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入園問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在普惠性幼兒園接受教育,并適當提高孤兒和殘疾兒童資助標準和比例。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要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和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提供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建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對不適合在普通學校就讀的中重度、生活可以自理的殘疾兒童,幫助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對確實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支持兒童福利機構特教班在做好機構內殘疾兒童特殊教育的同時,為社會殘疾兒童提供特殊教育。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全區各級人民政府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全面落實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政策和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h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協調機制,依法保障困境兒童入學和不失學。將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列入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

        4.強化監護責任。對納入孤兒安置渠道的困境兒童,按照有利于孤兒健康成長的原則,采取親屬撫養、機構養育、家庭寄養和依法收養方式妥善安置。對于父母沒有監護能力且無其他監護人的兒童,以及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的兒童,和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打拐解救兒童,由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公安機關在出警過程中,發現未成年人身體受到嚴重傷害、面臨嚴重人身安全威脅或處于無人照料等危險狀態的,應當將其帶離實施監護侵害行為的監護人,就近護送至其他監護人、親屬、村(居)民委員會或者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并辦理書面交接手續,未成年人有表達能力的,應當就護送地點征求未成年人意見,并依法追究生父母、養父母的法律責任。對于決定執行行政拘留的被處罰人或采取刑事拘留等限制人身自由刑事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應當詢問其是否有未成年子女需要委托親屬、其他成年人或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監護,并協助其聯系有關人員或民政部門予以安排。對于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的缺少監護人的未成年子女,執行機關應當為其委托親屬、其他成年人或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監護提供幫助。對于依法收養兒童,民政部門要完善和強化監護人撫養監護能力評估制度,落實撫養監護要求。

        5. 完善兒童關愛機制。完善困境兒童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機制,積極為困境兒童提供法律援助,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參與困境兒童法律援助活動。加強失足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有效銜接,根據失足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需要,完善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制度,提高社區矯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失足未成年人及早順利回歸社會。加大對困境兒童的精神關愛,提供專業社工心理咨詢服務,培養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二)加快服務體系建設。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強化和落實基層政府、部門職責,充實和提升基層工作能力,建立自治區、市、縣、鄉鎮(街道)、村(居)五級工作網絡。

      全區各級人民政府要依托本級兒童福利機構、社會福利機構設立兒童福利指導中心,明確中心職責和功能,細化工作制度,充分發揮中心在組織管理、專業指導、教育培訓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單獨設立兒童福利指導中心。

      縣級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領導,相關部門參與的協調聯動工作機制,統籌做好困境兒童保障政策落實和指導、協調、督查等工作。要參照農村留守兒童救助保護機制,建立面向城鄉困境兒童包括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等在內的困境兒童安全保護機制。要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做好相關工作銜接,及時監測、發現、處理、解決困境兒童權益受侵害事件,按照分類保障措施,保障困境兒童權益。要依托縣級兒童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構、殘疾人服務機構、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等,健全困境兒童服務網絡,輻射城鄉社區,發揮臨時庇護、收留撫養、福利服務等功能。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切實承擔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工作職責,設立兒童福利服務工作站,指導村(居)民委員會做好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工作。要建立翔實完備的困境兒童信息臺賬,一人一檔案,實行動態管理,為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提供信息支持。要暢通與縣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聯系,并依托各部門(組織)在鄉鎮(街道)的辦事(派出)機構,及時辦理困境兒童及其家庭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安全保護等事務,確保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及其家庭及時得到有效幫扶。要依托“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和服務窗口,及時受理、初審困境兒童有關保障政策的申請,協助做好申請批準和資金發放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要設立專(兼)職兒童福利督導員,配備相對獨立的辦公場所,落實相關待遇。兒童福利督導員負責困境兒童保障政策宣傳和日常工作,通過全面排查、定期走訪及時掌握困境兒童家庭、監護、就學等基本情況,指導監督家庭依法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并通過村(居)民委員會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情況。村(居)民委員會對于發現的困境兒童及其家庭,屬于家庭經濟貧困、兒童自身殘疾等困難情形的,要告知或協助其申請相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保障;屬于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導致兒童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要落實強制報告責任;并積極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民政部門、婦兒工委辦公室和教育、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及公安機關、殘聯組織開展困境兒童保障工作。

      (三)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全區各級群團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廣泛開展適合困境兒童特點和需求的關愛、幫扶、維權等服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工會、共青團、婦聯要廣泛動員廣大職工、團員青年、婦女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困境兒童關愛服務,依托職工之家、婦女之家、兒童家園(之家)、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等,加強對困境兒童及其家庭的教育指導和培訓幫扶。殘聯組織要依托殘疾人服務設施加強殘疾兒童康復訓練、特殊教育等工作,加快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機構建設和康復服務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培養,組織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提高康復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關工委要組織動員廣大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離退休老同志,協同做好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

      (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加快孵化培育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引導其圍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照料、康復等需求,捐贈資金物資、實施慈善項目、提供專業服務。落實國家有關稅費優惠政策,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困境兒童托養照料、康復訓練等服務機構,并鼓勵其參與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社會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專業人員和志愿者針對困境兒童不同特點提供心理疏導、精神關愛、家庭教育指導、權益維護等服務。鼓勵愛心家庭依據相關規定,為有需要的困境兒童提供家庭寄養、委托代養、愛心助養等服務,幫助困境兒童得到妥善照料和家庭親情。積極倡導愛心企業通過一對一幫扶、慈善捐贈、實施公益項目等多種方式,為困境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幫助。

      (五)強化服務機構建設。兒童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兒童福利工作站、兒童家園(之家)等,是開展困境兒童保障的主要場所。全區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兒童福利機構或社會福利機構兒童部、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兒童福利工作站、兒童家園(之家)場所設施設備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能力,滿足監護照料困境兒童需要。孤兒人數達到300人以上或人口50萬人以上的縣(市、區)應獨立設置兒童福利機構,其他縣(市、區)要依托民政部門設立的社會福利機構建設相對獨立的兒童福利設施,盡快形成布局合理、資源整合、功能完備、管理規范的基層兒童福利設施網絡。大力支持市、縣級兒童福利機構拓展服務功能,增設殘障兒童康復訓練基地,在做好機構內孤殘兒童康復訓練的同時,為困境兒童提供替代照料、養育輔導、康復訓練等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殘疾兒童康復特教服務機構。利用現有城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及農村幸福院等設施開辟兒童家園(之家)等兒童活動和服務場所,將兒童服務功能納入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養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專業人才,提升從業醫護人員、特教教師、社會工作者、康復師、護理員等人員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

      三、組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區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領導,要按照兒童福利事業優先發展的要求,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經濟社會發展等規劃,健全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要把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列入績效考核內容,制定督查考核辦法,明確督查指標,建立常態化、經?;亩讲榭己藱C制。要落實各級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工作網絡的人員、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確保做到有崗位承擔職能、有人落實任務、有經費開展工作。

          (二)建立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婦兒工委辦公室要發揮牽頭作用,做好綜合協調、指導督促等工作,會同教育、公安、司法、財政、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和工會、團委、婦聯、殘聯組織,推動各有關方面共同做好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加強全區各級各部門困境兒童工作信息共享和動態監測。民政、教育、衛生計生部門和公安機關要督促指導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療衛生機構、社會福利機構、救助保護機構履行困境兒童安全保護機制賦予的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等職責,保障困境兒童人身安全。

      (三)落實資金保障。全區各地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支持做好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慈善資源積極參與,引導社會資金投入,為困境兒童保障工作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四)加強宣傳引導。加強兒童權益保障法律法規和困境兒童保障政策宣傳,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政策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強化全社會保護兒童權利意識,強化家庭履責的法律意識和政府主導、全民關愛的責任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恤孤慈幼的傳統美德,鼓勵、倡導、表彰鄰里守望和社區互助行為,宣傳報道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建立健全輿情監測預警和應對機制,及時妥善回應社會關切。

      全區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對本意見的執行情況,自治區人民政府將適時組織專項督查。

                                                                          

      2016 年 12 月 27 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網站地圖    網站簡介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使用幫助

      主辦單位:合浦縣人民政府承辦單位:合浦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網站管理:合浦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桂ICP備10002764號桂公網安備 45052102000030號網站標識碼:4505210005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
      <th id="4lpa4"><pre id="4lpa4"></pre></th>

      <dd id="4lpa4"></dd>

        <tbody id="4lpa4"></tbody>